新聞稿 搶救失速的高教列車 邁向公共化的未來 聯合記者會(09/10/2023)

【台灣私教工會 守護台灣教育平台 高教工會     台灣教授協會 臺灣學生聯合會 聯合記者會】

搶救失速的高教列車 邁向公共化的未來 ( 敬邀9月10日(日) 9:30 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

發稿日期: 9月10日 (2023年)

消弭公私校差異, 學生學雜費齊一; 教職員待遇齊一,盡速推動高教公共化!

 

    少子化不應成為高教體質崩壞的藉口,國家教育資源有公私校間分配不均的問題,而不論公私校,關於學校營運經費的來源與支出,校務基金的應用等都需要有透明有效的監督機制。而同樣是國家納稅人的孩子,然六成的私校學生受到國家經費挹注的照顧卻遠不如公校生,如此顯然有違社會正義! 少子化海嘯不僅衝擊私校,公校也難以避免。如何整合教育資源並有效應用,必要時的區域性併校或可為搶救失速失衡的高教體系謀個出路。

 台灣需要的是品質好的高教體系,而其來自教育資源合理的分配,不是不公平的公私校競爭。七月份政府提出學費補助私校生雖然好但不是分配正義的根本之道,忽略了私校學生仍有五花八門高於公校雜費支出的事實。孩子少了,我們更有能力效法先進國家實施高教公共化,不能任由少子化衍生的亂象殘害我國高教體系、尤其是備受衝擊的私校為了節省成本想方設法以行政霸凌手段損害教職員勞動權益(例如假大學自治之名修訂日益嚴苛的教師評鑑辦法、升等辦法、職員考核辦法、專案教師聘約等),進一步損害了學生的受教品質。縱使教育部公布如私校調高其教師學術研究費同公校般達15%,其中教育部會補助7.5%,但又有多少私校會跟進呢? 似乎皆無法釜底抽薪的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帶來新變革!

當今世界高教發展趨勢已由菁英教育逐漸轉變為大眾教育,根據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 13 條第 2 項第 3 款規定宣示: 「高等教育應根據能力,以一切適當方法,特別應逐漸採免費教育制度,使人人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根據教育次資料111學年度我國大專生(不含碩博生)總數93萬6490人約占全國適學年齡(20~24歲)人口之七成,而最新的110學年度資料顯示我國高中應屆畢業生整體升學率有達8成六,數據顯示臺灣大學教育已具普及化現象,是該與國際潮流接軌朝向公共化免費教育制度邁進的時刻了。2018 年我國高等教育經費占 GDP 比率為 1.4%,教育部於立院110年8月的報告(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058&pid=210632)指出與 OECD 國家占 GDP之比率約1.4相當(略低於韓國之 1.6%及美國之2.6%),但此比較卻忽略台灣高達七成的大學教育,而OECD國家恐沒有如此高比例 (例如瑞典25~64歲僅22%有完成高等教育,而台灣卻高達29%)。不過此數據根據高教工會調查報告指出教育部「公部門經費」計算是以「公立大學收入(含補助與私部門支出)」做計算,與OECD 定義的「公部門經費」為「政府補助公私立大學的支出」不同。經重新計算台灣公部門每年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僅占國內GDP的0.39% (約為台幣724億4500餘萬),遠遠不如OECD國家的1.4%。目前經費使用公校占一半,但是私校生有六成相對而言每人被分配就少於公校生。雖然政府拍板私立學校學費補助方案減免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3.5萬元 (公立大專每年平均6.2萬元,私立大專則約11萬元),事實上仍有高出公校1.3萬元的負擔。而不少學生非經濟弱勢生,不少私校校舍不足,學生負擔高額在外租屋費者多,經濟仍是家庭與學生一大負擔。

 

由於少子化的衝擊,未來學校的經營光靠學生學雜費是不可能負擔占學校營運高達一半支出的人事費用,然而提供學生服務最重要的人力資本與教育行政等品質不應因經費不足而打折。國家每年經費在公私校的挹注是否花在該花的地方上值得關注,例如獎補助款每年在資本門上花費鉅大但對於人事費的應用卻缺乏彈性,如能增加使用人事費的額度或可有助降低私校變相減薪的亂象。而校務基金應用的機制更需要有效公正的監督機制,以抑制無端的浪費或為人所私用(校長小金庫)。學校,尤其是私校,利用校園工程掏空校產的弊端時而不斷,如何合理監督教育經費的運用成了校園民主化的首要課題。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守護台灣教育平台、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台灣教授協會與臺灣學生聯合會五大團體,共同呼籲政府有責任消弭公私校差異以落實分配正義,可以從公私校學生學雜費齊一、教職員待遇齊一做起,透過修法改善高教勞動條件,促進公私併校,使高教資源有效運用,邁向真正的高教公共化。同日舉辦高教改革論壇(論壇議程與海報請參見附檔),以激盪彙整各方意見與建議,供立委修法與執政當局參考。以下有幾點訴求:

  1. 修正立院教育部錯誤計算方式,按OECD定義計算國家高等教育經費占GDP比例,並投入達OECD國家水準至少1%,即應投入約目前5倍的經費,計約1837億5022萬。
  2. 檢視各校學雜費,訂定合理上限。逐年補助私校生6500元學雜費,兩年內消弭私校平均高出之3萬元學雜費。以110-111學年度大專生(不含碩博)陡降4萬8682人(近五年年均降約2 萬8千人)計算,而112年2月實施後,如學生數以每年降4萬人估算,113至114年僅會增加預算分別是約38.2億與71.4億左右。
  3. 提高高等教育補助私校人事費用經費,並系統性評核教師評鑑、職員考核等辦法是否違反教育相關法令,做為補助增減之參考。以公私校薪資與退休待遇齊一為目標。1)目前公立大專教教師近2萬人如再加上中研院等人員,調整學術研究費15%,年增經費約22億元。而111年私校教師約2萬4632人(含編制外1113人),如由政府全額補助調高部分,未來教師數整體減少下,年增經費也約22億元。現階段教育部允諾會補助私校達半數並至少編有6億,但卻是要私校有能力調高15%政府才會補助其中的5%。限於私校本身財力通常是看得到吃不到。我們倡議: 教育部不要設定補助私校教師調薪門檻須為15%,只要私校衡量其能力願意調高一定的%數,例如以5%為例,另外政府便可予以5%的補助,使私校教師學術研究費薪資在學校能力範圍內實質獲益達10%。而111年私校教師約2萬4632人(含編制外1113人),如由政府全額補助調高部分,未來教師數整體減少下,年增經費也約22億元。2) 少子化使私校規模縮小,基金運作效率須提升,私校退撫提撥費率應由目前12%提高到與公教退撫新制相同的15%,保障私校教職員退休權益,應盡速啟動「私校退撫條例」相關修法。
  4. 透明化校務基金的應用與監督機制,並有教職員工生代表的參與,以使用者為中心落實校園民主,共同發展校務。公校應恢復104年前制度,校務會議下設獨立運作的稽核委員會。當國家對於私校經費挹注提高,教育部相對的也要提高對私校財務稽核與運用把關。
  5. 為私校退場閒置校產再利用、以及高等教育師資人才的耗損,檢討公、私立以及大學與技職教育體制的變革及資源分配不均,劃分地區預測、調查並規劃教育資源活用、教地教用策略,可能必要的併校方案,尤其是公私併校,對國家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將有莫大助益。

 

 

【記者會活動流程】9月10日(日) 9:30 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時間

項目

9:20-9:30

媒體及貴賓進場

9:30-9:35

主持人介紹來賓及召開記者會緣由

9:35-10:00

搶救失速的高教列車、從落實分配正義做起

10:00-10:10

自由提問

-------------------------------------------------------------------------------

【出席人員】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林克亮 (理事長) 、陳秋瑩 (監事會召集人)

            守護台灣教育平台: 吳瑞北 (理事長)、戴伯芬 (秘書長)

臺灣學生聯合會: 黃亭偉 (秘書長)

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周平 (理事長)

台灣教授協會: 陳俐甫 (會長)

            貴賓: 范雲 委員 (民進黨立委-教育及文化委員)

【新聞聯絡人】:陳秋瑩 0921-384808 (台灣私教工會 監事會召集人)

政策聲明刊物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 TPSEU

tpseu 140

改革私校教育是全體私校教職員共同的使命